虚拟偶像:光环与鲜花之下,被异化的身体和灵魂

1654851454000 来源: 网易公益 0人参与

近日,虚拟偶像团体A-SOUL官方宣布团队成员珈乐因“身体以及学业”等因素的影响,将进入“直播休眠”状态,终止日常直播。但随后有网友爆料称,珈乐是“休眠”因为受到不公正待遇,A-SOUL官方否认了相关说法。此外,杭州市滨江区人力社保局在调查后回应称:未发现涉事企业存在克扣工资和强迫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。

事实上,珈乐并非虚拟偶像休眠的首个案例。今年2月26日,初代虚拟主播绊爱在线上演唱会结束后宣布进入无限期休眠,而最终导致绊爱走向“隐退”的也是中之人纷争。

珈乐和绊爱的休眠事件放大了粉丝、中之人与资本之间的矛盾,也将中之人这一后台角色推进了大众视野的前台。


图源:A-SOUL_Official

我已经脑补到它(虚拟偶像)在异世界生活的样子了,包括异世界的设置、工作、朋友,我能瞬间说出异世界的哪个街道,哪个动物长怎么样子,这些我已经烂熟于心。

这是中之人阿洺对自己的定位认知。当中之人在穿上专属皮肤的那一刻,就代表虚拟人物本人,因此在协议期间需要时刻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。任何情况下透露自己作为某个虚拟偶像的中之人身份,都会增加因“拆盒”而人设崩坍的风险。表演者禁止透露身份成为行业的默认规矩,中之人成为整条虚拟偶像产业链中“无名”且不留痕迹的人。


图源:艾媒咨询

成为中之人并非易事。中之人应聘虚拟偶像(主播),在选择皮套阶段需要了解虚拟人物的外貌、性格和故事背景等内容,以此作为依据选择与自己最为契合的虚拟人物进行展演。在展演过程中,中之人需要时刻将自己沉浸到虚拟人物的状态中,幻想自己即虚拟人物本身,模仿虚拟人物的语音语调,将自己带入到虚拟人物的故事背景中。

此外,粉丝(观众)们对于中之人与虚拟偶像之间的关系,有着复杂的情感态度。“如果你问我,希不希望知道她是谁,我会希望知道。如果你直接告诉我她是谁,我会捂住耳朵。”他们一方面害怕中之人的真实容貌、生活、性格等影响对虚拟偶像的喜爱与期待。但另一方面,他们又认为中之人是虚拟偶像的灵魂,如果出品方突然更换中之人,他们不买账

因此他们一面抵制“开盒”,但一方面又在极大的享受着这种真人扮演所带来的真情实感,并愿意带入虚拟人物的人设,与中之人达成协作,在沟通与情感互动中构成亲密关系。

虚拟偶像打造的赛博媒介环境不仅没有构成大众的情感“逃逸线”,反而进一步加深了对于参与各方的剥削与控制。这种剥削和控制,在中之人身上被体现的淋漓尽致。

根据粉丝介绍,A-SOUL的五位女孩在直播过程中,产生了慢慢脱离设定的行为。比如珈乐总是在直播时跷一下腿然后又放下,跷二郎腿在女团中是不被允许的,有人猜测翘腿又突然放下是中之人在录制现场收到工作人员提醒。

我们喜欢的就是这样有血有肉的人,你给我设定一个东西,那我为什么不去看动画片呢?”粉丝铁罐说道。在一些粉丝看来,中之人在不断互动和磨合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更接近普通人的一面,才是更吸引粉丝的地方。


图源:A-SOUL_Official

在官方宣布珈乐直播休眠后,有关扮演者遭受霸凌或压榨、工作条件恶劣影响身心健康的传言甚嚣尘上。尽管A-SOUL官方和杭州市滨江区人力社保局对传言予以了正式否认,但这些传言背后透露出:人们真正在乎的并不仅仅是虚拟偶像的符号本身,而是潜藏在屏幕背后的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。

然而企业眼中的中之人是偶像的扮演者,对于企业来而言,给中之人员工级的待遇似乎更合理。但在一些粉丝眼里,中之人就是偶像本身。这些粉丝认为中之人应该获得偶像级的待遇,各方矛盾的核心就在于此。



图源:Bilibili@我床去哪了?

还有一种声音认为,企业做虚拟偶像并非是真的想靠偶像赚钱,而是做技术试水,最终目的是想打造没有中之人的真正的“虚拟”偶像。尽管在珈乐事件中,这个说法的证据并不充分,但许多粉丝还是把这种可能性当成事实看待,认为他们心爱的中之人总有一天会被企业抛弃,进而更加仇视企业。

遍身罗绮者,不是养蚕人

中之人被各方以完美偶像的标准严格约束,但与传统演艺明星的本质和待遇差距,使得其工作性质以及职业生涯在充盈着浪漫的理想主义基调的同时,又浸染了一层悲观主义的工具论色彩

真实存在的中之人是不确定因素,也让企业承担虚拟偶像“塌房”的风险。为了规避风险,一些企业想要降低中之人的存在感,甚至希望通过技术打造没有中之人的虚拟偶像。消灭中之人,然后呢?人与纯粹机器的情感连接,又能维系多久


图源:刺猬公社

以上围绕虚拟偶像产业所浮现的种种异化争论,体现出数字技术对于人与外在世界关系的冲击。如果虚拟偶像产业漠视人的努力,把人的努力转化成一条条冷冰冰的“数据”资产,是对个体尊严的变相抹杀。这就要求企业打造虚拟偶像的同时,应该遵守劳动法相关规定,不能只享受虚拟人带来的利益,而忽视中之人的权益,让真实存在的人,成为牺牲品

再好的技术,也是用来为人服务的,脱离了人、忽视了人,都将毫无意义。虚拟偶像产业,乃至未来更宏大的元宇宙产业,都不能丢了“以人为本”的伦理根基。的确,资本具有逐利本性,技术力往往被高度重视,但真正让人动容的,是感情,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。

从本质来看,虚拟偶像产业火爆,令原本是“万物尺度”的人类主体被迫让步于客体媒介技术,中之人的身体和灵魂被异化,让人不再是目的,而是降格成为向虚拟形象添加数据注脚的手段。这种伴随而来的人类认识论上的危机,或许更应当引起我们的警醒

缃戝弸璺熻创

浜鸿窡璐达紝浜哄弬涓�
璺熻创
鐑棬 鏈�鏂�
鏆傛棤鏁版嵁
姝e湪杞藉叆...
宸叉棤鏇村鏁版嵁
鍐欒窡璐�
{{threadInfo.joinCount}}
鍙栨秷 鍙戝竷